雅昌艺术网 |艺术家网首页 | 论坛 | 博客 | 艺搜
 
 杨元昌
 http://yangyuanchang.artron.net/
 
  搜索:
 
杨元昌,中国当代摄影的先行者
 
作者:金俊  发布时间: 2015-11-20 17:23:41
 
 

  1980年代,上海涌现出的一位具有大胆创新、坚持探索的当代摄影的先行者。他的当代影像艺术的观念及作品影响了一批摄影人,为中国摄影艺术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涵。


  二十多年前,哲学家赵鑫珊“如果……”一文给了还身为青年人的杨元昌启发,文中写道:“我们这一代人在大合唱团呆了太久了。永远是唱那几首颂歌。永远是那几个调调、几个节拍、几个主题。永远是一个指挥。冲出合唱团,成为一个开始用自己的心声发音的独唱者,唱出自己的感觉、自己的世界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我们这一代人几乎忘了还有自己的嗓子和自己的脑袋。”进入1980年代,杨元昌也成为摄影界最早冲出“合唱团”的代表人物之一。



  这使得杨元昌的作品区别于其他人,令人过目难忘,但这当中许多的作品却是抓拍。如提着水桶的女人背影,左右各有一个注视她的老男人,左蹲右站;如仰拍窑洞中抱着婴儿的妇女,旁边还有一个孩子直愣愣看着镜头;如天安门广场上的老妇和一群人,画面中间留给空地,视线延伸过去,那著名的门楼不在正中,而在老妇的脑袋上方;如纠缠在栏杆上的赴上海首批打工仔两个背影一个侧影。那时的相机用胶卷没有马达卷片,拍摄如狙击,往往只有一次射击机会。他的艺术直觉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按快门,一枪打死。天上飞来一条龙,人人会去拍摄。要感叹的是,杨元昌用快门记下的,常是他人没注意到、不会取景的画面。


  在无数摄影作品需要一个“说法”的风潮里,在人们得意于摄影可替代文字说话的年代中,杨先生的作品在说什么?为何经过几十年了,那些像作者本人一样不以“姿色”争胜的人物和画面还会吸引我们的目光,那些“发乎情、止于礼”的不经典的不奇特的画面会被认定是那个时代最准确的回放?那些眼神令我们涌起敬意、怜惜和惆怅,心神不安。



  杨元昌先生找到的是那种顽强的联系。那种在平常朴素生活中支撑人们生存的力量。和平时期,非战地生活,日常所见的那些转瞬即逝的画面交给我们美好和生命欲望。大音希声,大作不秀。他的那些作品都可命名为《无题》,犹如真正的人生从来无题。经他的拍摄,他们获得永生。


  艺术高于现实,艺术比现实更迷人。1980年代末,杨元昌以一组名为《人生•自我•忏悔》的观念摄影作品达到他摄影艺术创作的高潮。


  当时,杨元昌应邀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担任摄影专业教师,带领学生搞室内摄影创作。上课结束后,杨元昌找来一些道具,布置场景,导演模特摆出各种造型,拍出了著名的《人生•自我•忏悔》。此作参加由日本美能达公司、美国柯达公司、香港《摄影艺术》联合举办的“88’89’新意作品年赛”,一举夺魁获得年赛总评冠军奖。



  《人生•自我•忏悔》是一组女性系列观念摄影作品。是通过对模特的造型空间调度,道具意象的分布,画面氛围的情绪调度,导演出来的一组人物造型,设计了位置,再按下快门。所以他的这几幅作品里有着丰富和强烈的细节,这里有比人物更突出的景和物的细节,让我们感到这是活生生的作品。因为杨元昌拍摄下来的不是纯碎的人物作品,显然他有意识地混淆人物和周围的关系,让我们的眼睛去寻找自己心灵需求的镜像,而不是强加于我们的视觉目标。《人生•自我•忏悔》表现的不是人在现实中的身份和背景,而是人物在生命中的状态,是一种超现实的生命表现。杨元昌让每一个动作成为一种意象,成为一种象征。让生命在他们的肢体语言里表现出特有的节奏和旋律,凝固而有声响。让灵与肉、生与死、动与静都在这一刻怀疑和反思,都在这个焦点上获得忏悔和升华。尽管作品是有题目的,但是真正的主题还是模糊的、抽象的,也是观念的。杨元昌的作品不确定性比确定性好,然而,好的艺术家用不确定性的作品集合起来构建明确的体系。



  然而,生活总有不完美。


  摄影作为非常依赖工业革命的一门艺术,对画面精致的追求贯穿始终。器材的进步使得一些景象有可能被记录。这是常识。杨元昌的八十年代作品给常识打上“但是”。他的底片被火灾烧了,现存的图像都是从公开发表的资料上扫描回来。细节损失了,影调不丰富了,这些摄影的大忌并未遮盖作品的力量。有人曾说,只要是经典,必然经得起折损。印得很差的画册上的油画、半导体收音机播放的交响乐、经翻译后折扣的文学,现在,再加上杨元昌浴火重生的摄影――名师之作不畏惧时间,也不畏惧损耗。

 
(新闻来源:雅昌艺术网专稿)